
三、谈书史
1、高古纯朴的汉隶、雄强刚健的魏碑、法度森严的唐楷、妍美流使的行草给人带来美感。
2、书分碑派与帖派,有碑刻和墨迹之分。林散之是帖体碑用,沙孟海是碑体帖用。
3、写碑容易死,写帖容易飘、软。碑帖融合为佳。
4、秦汉尚自在美、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趣、清人尚态。
5、魏晋的书法唐诗宋词汉文章。魏晋的书法是一个高峰。
6、“真书汉末已胚胎,钟体婴儿尚未孩、直到三唐方烂漫,万花红紫一其开。”
7、真、草、隶、篆、行五体的发展过程:
远古:甲骨文
周:鼎铭文
秦:大篆、小篆
汉:隶书、汉简
三国魏:楷书、刻石、钟繇《宣示表》
晋:二王的行草
南北朝:南朝楷隶《爨龙颜》、《爨宝子》;北朝《始平公造像记》、《石门铭》、《张猛龙》、《张玄墓志》
隋:智永《千字文》、《龙藏寺碑》
唐:楷、行、草。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怀仁《集王圣教序》、怀素、张旭、李白
五代:杨凝式《韭花帖》
宋:行书,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李建中
元:赵孟fu、鲜于枢、杨维祯
明:文征明、董其昌、唐寅、祝允明、徐渭
清:何绍基、赵之谦、王铎、朱耷、王文治、康有为、吴昌硕、郑板桥、翁同禾
现代:林散之、启功、沙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