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我要报名学习:网上填写报名表 | 打印报名表      我要加入协会: 网上填写报名表 | 打印报名表
文化在线
余秋雨:现代文化要从文本文
用科学手段来鉴定真假文物
市面上范曾的画99.9%是
人人文学网2012年度网络
人人文学网2012年度网络
人人文学网2012年度网络
人人文学网2012年度网络
精神卫生法被指未完全明确自
中国女兵:奥运金牌与翡翠的
画家陈川为妹妹陈冲画肖像
文化视角
中国人最伟大的信仰:活下去
上海美女:“嗲”是一种天然
我认识的莫言
院士:中国在著名文献系统上
798艺术区是没落了,还是
香妃
慈禧:一个女人靠什么统治大
陶渊明与《桃花源记》创作探
诸葛亮夫人“阿丑”故里揭开
谈文化,首先不是谈论“物化
梅兰竹菊
琴棋书画
郑板桥卖画
书札里的徐悲鸿:交友多文人
挂画要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视角 ->>
我认识的莫言
作者:未名    时间:2013/11/29 22:35:15   阅读3044次     【
分享到: 更多
    摘要:现在回头看,他后来的创作因素,在他80年代前期的创作中其实都已经萌芽,比如对丑陋的展示与深刻的嘲讽,用展示残酷的方式来尖锐揭示残酷的人性,再比如在天马行空般的倒错中无边的悲伤。只不过90年代以后,他把原有这些因素都重新发酵、放大了,组装成一部部鸿篇巨制。

《红高粱》

任何人大约都是分裂的。农村长大的莫言在城市里会感觉缺少安全感,即使他后来成了著名作家,有了足够的经济基础,仍以一种不信任的敌意警惕着城市。但农村又是他当时努力挣脱之地,他也难再回到他不愿再回去的生活环境,于是他就会既厌恶城市生活,又讨厌农村生活。但农村他无法遗弃,因为有家;城市他也无法逃离,因为也有家。这样要谦和地应对分裂的生存,也许才是那种最刻骨的无奈。莫言的表面,嘴角下垂,眼睛眯起,自然就是温和的笑模样。他好像是在鸿沟与鸿沟间,只能小心翼翼与所有不同类型的人相处。不能回绝任何人,似乎也不能有什么脾气,反抗所有的现实。而他骨子里却又是极有清高,极有自尊与不屑的,它们只能被潜藏、掩埋着,表面行为与心理行为分离。他的内心有一种强大的承受力,写到小说中,才有一种强大的畸形。

莫言在当时,与马原走的就是截然相反的道路,他不喜欢那种轻薄的叙述的游戏,由此他写短篇,常常是应付一般性约稿的需要,内心深处则一直在追求长度与密度,喜欢所谓的“大沟壑、大抱负、大苦闷、大气象”。《红高粱》就是这种宏大情结的产物。

《红高粱》拍摄期间的莫言和张艺谋

他写《红高粱家族》的设想,背景是韩少功当年提出的“寻根”的口号。韩少功提出“寻根”后,很快在《上海文学》发表了《归去来》,在《人民文学》发表了《爸爸爸》。贾平凹随后迅速以他的商州系列呼应。当时郑万隆在北京写他的老家关东,李杭育在杭州写葛川江系列,莫言是在这个基础上,才从意象转换到对传奇的兴趣。当然,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郡”也是实际的启发,他要塑造自己的高密东北乡神话。这个系列先以《红高粱》为开头的构思,是《爆炸》发表后他与我谈起的,他说,高密家乡有太多精彩的土匪传奇,高粱地为土匪出没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他一开始真没有说到那场伏击,也没说到罗汉的活生生被剥皮。我说,那么,这个第一篇写完了一定要先给我,这也算事先就向他订了货。

有关《红高粱》的发表本身也还有点传奇。当初各大编辑部之间开始抢稿,但还没有高价优先的恶性竞争。莫言准备动笔后,过些天我就去军艺看看,问问写作进程,但也不敢多催。过些日子再去,问他写完没有,他说,刚写完,但刚被《十月》的章仲锷拿走。我一下子就急了,我问他,我们事先已经说好的,怎么能写完了就给了他呢?他说:我也没有办法,他说想看看我的稿子,坐在那儿看完了就一定要拿走。他那么好的人,我实在没有办法。我当时年轻气盛,我就对莫言说:那你就给章仲锷打电话,帮我把稿子要回来,你的态度必须明确。然后就打电话给章仲锷,我说:老章,你是前辈了,这稿子是莫言说好给《人民文学》的,你怎么能不讲道德就把稿件拿走了呢?如果文学界都这样,那还有信义吗?你马上把稿子给我退回来。章仲锷是《十月》的创始人之一,一个优秀的前辈,现在想想,当初的我真有一种狂妄的不顾一切。也亏得章先生雅量,当初他在电话里并没有分辩,过了两天,我就收到了他寄回的稿子。现在,章先生已经作古了,再回想这一幕,我的眼前浮现的都是后来相遇,章先生嘴角那种宽厚的笑。

《红高粱》由此发表在1986年开春的《人民文学》上,这个中篇给莫言的创作带来的推动,我以为是在传奇背后那种对强力的强调,以及与它相应的洒脱与浪漫,这也是张艺谋看中它而把它改编成电影,通过电影把莫言符号传播向全世界的原因。

张艺谋当初是在帮吴天明拍《老井》,并在其中演主角,他是通过影协的罗雪莹联系的我,因为莫言自己不愿意改剧本,就请了影协研究室的陈剑雨与我合作。他是我在《人民文学》的同事向前的丈夫,他们的女儿,就是现在的鼎鼎大名的雕塑家向京。我还记得第一次谈剧本,张艺谋从《老井》外景地赶来,到我家,盘腿坐在沙发上,人精瘦,两眼放光的样子。他太喜欢小说中余占鳌分开密集的高粱,直泻下来的光束照耀着奶奶,“四面八方都响着高粱生长的声音”这样的描述了。《红高粱》的改编,其实是在我当时只有20多平方米的小屋里,在深夜的灯光下聊起来的。张艺谋是个太易激动的人,聊到兴奋处常常忘乎所以,眉飞色舞。当时聊得最激动的是有关高粱的诗意表达,张艺谋说,打仗的戏必须简化,因为当时八一厂那些烟火师绝对拍不出壮观的战争场景,技术要求达不到,所以只能从高粱地里找感觉。他找了一部日本电影,在我家录像机上一起看其中芦苇在光影中舞动的各种感觉。记得他说,一定要有大片大片漫山遍野的高粱,罗汉大叔死后,要让日本骑兵拉着辘轳,把高粱全部碾成绿泥,然后,大雨倾盆,太阳出来的时候,那些被碾倒的残缺的高粱红了,然后是那首歌:“高粱红了,高粱红了,东洋鬼子来了,国破了,家亡了……”

但是,他后来到高密、东北、内蒙古去找外景地,走了一圈回来说,真是到处都找不到莫言小说中那种高粱的感觉,哪里还有那样大片大片、又高又密的高粱呢?不用说,大场景于是被否定了,仔细想,日本兵碾高粱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后来,据说他只是专门去高密种了几十亩的高粱,只要局部的感觉。这部电影的投资,据说只有80万元。

《红高粱》的剧本,我写的是初稿,写完后交给陈剑雨,由他根据电影的要求修饰为二稿。我还清晰记得给陈剑雨送稿的那一天是雪后,白天下完雪融化,到晚上路上都是冰,天很冷。我从白家庄骑车到和平里,自行车不断在冰缝里滑来滑去,随时都可能摔倒,却最终又不倒,那都是什么样的岁月啊。现在,陈剑雨也已经过世两年了,他的肝一直不好,后来得的是肝癌。

我们弄完剧本后交给张艺谋,等他的分镜头剧本出来,刚开始片名叫《九九青杀口》,将颠轿、野合、最后杀鬼子都纽结到这里,突出传奇背后的神秘性。等后来再到影协看到样片,片名回到了《红高粱》,放大了传奇中那种洒脱的精神面貌,把颠轿、野合拍得那么豪放而有诗意,且整体节奏是那么漂亮。那时的张艺谋真是激情四射,才华横溢,提升了莫言小说中的精神强度。电影《红高粱》应该是把莫言引向西方的一座坚实的桥梁吧。

《欢乐》

在《红高粱》之后,莫言给我的第三个中篇就是《欢乐》,那时,王蒙已经在选择了刘心武当主编后,自己当文化部长去了。刘心武上任后决心在王蒙奠定的引导文学主潮的基础上,再提上一个台阶,于是就指示我一定要准备一批风格更多样化,“更能显示活力”的作品。莫言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给了我《欢乐》。

我是真心觉得,徐怀中在莫言的文学道路上扮演了太重要的角色。莫言是他一手扶植的,1986年莫言从军艺毕业后,他从军艺文学系主任后来一直升任到总政文化部的副部长、部长,无疑就成为莫言背后一棵庇护的大树。莫言当时之创作,现在看,真是太没有禁忌了,没有禁忌,才能松弛到如入无人之境,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才可能诞生奇花异草。说实在,没有这棵大树,就不会有莫言不需恐惧禁区,有禁忌在头顶悬着,哪里还会有放肆地越写越自信的宽广的文学道路呢。

《欢乐》在那时候的出现,现在看也是不可思议的。这个洋洋洒洒7万字的中篇小说改为第二人称叙述,“你”就是那个脆弱的、在农村无有出路的少年,这回是个已经二十出头的、在贫困家庭咒骂声中没有自尊的、连续几年的落考生,是一个农村孩子想要挣脱那种环境而无助的悲凉。这其实就是当年真实的莫言。

在这篇小说中,田野不再成为诗意的歌颂,泥鳅、青蛙、蛤蟆、苍蝇,辣椒成了凝固的血泪,黄麻花成了血蝴蝶,田野的醒目绿色成了黏稠、肮脏、恶心的象征。它完全颠覆了美学原则,描述母亲像泄了气的破皮球一样的乳房,弓一样的肋骨,吹出绿色气流的破烂不堪的嘴;而其中鱼翠翠本来是美好的乳房成了“滑溜溜的令人厌恶的玻璃球体”;母亲身上金红色的阴毛成为跳蚤藏身之处,跳蚤甚至爬进了母亲的阴道,那是“我”的头颅曾经之地。在莫言的每一篇小说中,“金黄色茸毛”总是一种神秘、美好的描写,它先从菊子的嘴角上,然后又到女护士的胳膊上,班主任的腋下,到了母亲的阴毛,人们就无法容忍了。这是《红高粱》的罗汉剥皮的残酷描写之后,莫言在追求感官刺激极限上的进一步尝试,他要描写的是对农村烙印的一种深刻的仇恨与悲哀,他要用一种极端的真实来颠覆那虚伪的所谓人性的美好,他要用欢乐来写对那块土地上生活的人们刻骨的悲痛。所谓“欢乐”,先是“六六粉”在令人仇恨的绿色中扫射的快感,最后就是只能像鱼翠翠一样毫不吝惜地告别这个世界,在被绿色淹没中获得彻底的放释。

这篇小说的叙述,将各种意象都杂糅在一起,确实达到了一种文字放肆无羁的疯狂,它的长段长段的叙述,每一段都冗长且密不透风,就如夏天烦闷的青纱帐,丑陋的母亲,被计划生育绑走结扎的野蛮的嫂,像被结扎了一样被岁月榨成萎靡的哥,屈死的鱼翠翠,包括以“娘脱了裤子换得一张党票”的村长、白肉书记,一起都构成着“你”想要挣脱而挣脱不得的“无耻”。在这小说中,村长在把嫂押走结扎时对哥说的话耐人寻味,他说:“这是社会,谁顶谁倒霉。”

(左至右)陈丹燕、孙甘露、莫言、叶兆言在上海参加“第二届春申文学奖”时留影(摄于2006年)

《欢乐》发表在《人民文学》1987年一、二期合刊上,这期合刊,刘心武写的刊首语是《更自由地煽动文学的翅膀》,这篇《欢乐》发在小说的头条。这期刊物出刊不久就出了问题,收回销毁,《欢乐》也成了“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批判对象。当时刘心武停职检查,编辑部的许多老同志都义愤填膺。“不同立场和不同观点的人都被攻击团结在了一起”,这是余华后来写的《谁是我们共同的母亲》中的说法,余华在文章中说,莫言对事物赤裸裸的描写激怒了那些批判者,而他却因为这篇小说中的母亲形象而流下了眼泪。他说,那些拒绝或抗拒者,也许正因为莫言所塑造的母亲太真实了,“真实到了和他们生活中的母亲越来越近,而与他们虚构的母亲越来越远。他们在生活中可以接受母亲的丑陋,虚构中的母亲却一直要值得他们骄傲的。母亲这个词在汉语中是至高无上,人们都希望一个属于集体的母亲,而这个母亲作为高尚的典范,也因此背负着沉重的道义”。

《人民文学》1987年一、二期合刊造成的巨大后果,等于提前结束了我的文学编辑生涯。但莫言恣肆的创作自由却没有因此而被遏制。现在回头看,他后来的创作因素,在他80年代前期的创作中其实都已经萌芽,比如对丑陋的展示与深刻的嘲讽,用展示残酷的方式来尖锐揭示残酷的人性,再比如在天马行空般的倒错中无边的悲伤。只不过90年代以后,他把原有这些因素都重新发酵、放大了,组装成一部部鸿篇巨制。在这些长篇小说中,我自己以为,写得最好的还是《丰乳肥臀》,它绝对是一部伟大的史诗。

结尾

最后,想说说莫言与高行健。

莫言与高行健是什么关系?高行健在国内的时候,莫言不可能认识他;而他们在海外相遇的时候,高行健已经成了法国公民。

但他们确实构成了80年代文学特别需要总结、无法回避的一个话题。

应该说,80年代的文学革命,高行健起码是个最早的鼓动者。70年代末,高行健写了一本《现代小说技巧初探》的小册子,先后引发了冯骥才、李陀、刘心武、王蒙与他的通信,这就变成在80年代初的上空最早飘飞的几只“风筝”。1982年,在人艺小剧场上演的《绝对信号》显然也是文学界另一个标志性事件,这之后才有了王蒙在小说中越来越大胆的意识流试验。而这时候的莫言还在深山里,刚在河北保定地区的一个小刊物上发表了两篇习作。随后,王蒙的试验性写作终于被慢慢承认,他成为《人民文学》的主编,1983、1984年,才从北京、上海到全国各地,开始了新潮涌动。到1985年,似乎是自然的喷发与绽放,才有了文学园地真正的百花齐放。

文学繁荣、文化繁荣,需要一块足以令它们能繁殖,能骄傲地开花、结果的土壤。

改革开放、国门大开,整个80年代的文学界,以我看,可分为两个阶段。1985年前,应该说,是以王蒙为代表的所谓“重放的鲜花”——一大批“反右”平反作家与以韩少功、王安忆、阿城为代表的一大批知青作家在唱主角。值得注意的是,在阿城的《棋王》发表后,知青创作才真正走向更深刻的维度,《棋王》发表于1984年,韩少功的《爸爸爸》、王安忆的《小鲍庄》都发表于1985年。1985年之繁荣,一边是知青作家的创作出现了质变,另一边是刘索拉、莫言、马原的出现,推动了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更大的宽容度,作家的个性选择才越来越鲜明。因为1985年的刘索拉、莫言、马原、韩少功、王安忆、李锐、何立伟、扎西达娃,自然就引出1986、1987、1988年的余华、苏童、刘震云、格非、叶兆言、北村、孙甘露,直至毕飞宇、韩东、朱文,一批批高质量作家的依次迭现。总结这个事实,你不能不感叹那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不断哺育、激发出如此多风格迥异、个性鲜明,一茬比一茬更具活力的作家。他们在80年代远去20多年的今天,仍然共同构成着中国文学的脊梁,至今没有一个群体可能替代。

这充分说明了:文化是一种精神,它在呵护下才能被培养,在培养下才能被光大。

没有个性鲜明的作家,没有这些作家接踵摩肩的碰撞,怎会有一个生机勃勃的文化景象?而没有生机勃勃的文化景象,又哪来真正意气风发的繁荣强盛呢?


上一篇:上海美女:“嗲”是一种天然魅力 下一篇:院士:中国在著名文献系统上论文85%都是垃圾
  精彩推荐
中国人最伟大的信仰:活下去最要紧——陈丹青
上海美女:“嗲”是一种天然魅力
我认识的莫言
院士:中国在著名文献系统上论文85%都是垃圾
798艺术区是没落了,还是升级了?
香妃
慈禧:一个女人靠什么统治大清四十八年(图)
陶渊明与《桃花源记》创作探秘
诸葛亮夫人“阿丑”故里揭开美丽面纱
谈文化,首先不是谈论“物化价值”
>>浏览全部0条评论
主题:
验证码:
 
内容:
您的IP:18.117.7.243,请注意文明用词

人人艺术网公众号 人人交易平台公众号
欢迎个人和企业入驻人人艺术网中国艺术品交易平台 二维码,扫一扫,更多精彩!

 编辑团队  教育团队  人人书画网 http://www.renrensh.com 客服:010-51656981 人人微信:renrenshcom  QQ:126383188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0955 京ICP备18029743号-1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2004-2020    QQ群:174248777、110889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