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我要报名学习:网上填写报名表 | 打印报名表      我要加入协会: 网上填写报名表 | 打印报名表
篆刻之门
肖形印与四灵印
工艺性时期印钮
寿山石开采历史介绍
青田石与印章介绍
篆刻史知识
印章小综述-印章的起源
印章至宝鸡血石
印学流派
篆刻印材
什么是篆刻
篆刻理论
方寸之间的繁华——文彭的篆
历代印学家与印论举要
就《论元代文人印章发展的三
宋代篆刻家的考察
古玺考释三题
篆刻创作三段论
印章发展概略
古玺印的发展变化
浅论篆刻史和篆刻学
先秦文字入印
名家作品
秋堂印稿(8)
石上境界——张树篆刻,只满
始于模拟 终于变化
浑厚华滋出自然
才思与匠心的凝聚
方寸造像亦传神
处处都有引人入胜的“情节”
审度历史 触摸美感
端庄明净 清刚静穆
原创作品
张彦玲篆刻欣赏(11)
陈元方篆刻作品(24)
陈元方篆刻作品(23)
秋堂印稿(12)
秋堂印稿(11)
秋堂印稿(10)
秋堂印稿(9)
秋堂印稿(7)
秋堂印稿(6)
秋堂印稿(5)
  当前位置:首页 ->> 篆刻印章 ->> 篆刻理论 ->>
印章发展概略
时间:2012/8/27   阅读4085次     【
分享到: 更多
     书画鉴定中,印章是重要的辅助依据之一。要了解印章的奥秘,必先了解其发展历史。

      我国印章的发展有悠久的历史,据目前可靠的材料来看,远在三千七百年前的殷代便盛行了刻字(甲骨文,是在龟甲和兽骨上刻文字记录生活所用,笔划尖锐锋利,结构秀劲简古),由是便成为治印的开端。到了周代,以青铜质为主的印章(那时印章称玺,多写作"鈢",现在把这类印章称为"古玺")在上面刻铸的文字是那时应用的"籀书"(籀书,又名大篆,周代周宣王时的大臣太史籀看到古文字过于简单,数目太少不便应用,于是把它加以整理,并增加了一些,便成了"籀书"),和周代青铜器以及石鼓文上的文字基本相似。古玺大、小及各种形状都有,大者二三寸,小者二三分,有白文、朱文两种。

      秦代是由"籀书"演变为"秦篆"(即篆书)的时期,印文多为"篆书"。篆书,又名小篆。由于晚周时期的文字现象混乱,诸侯列国各自创造文字,互不相通,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命其大臣李斯根据当时的文字加以整理创成了小篆。现在所见秦代的钟、鼎、泉币、度量衡、碑版、刻石、瓦当等上面的文字多为小篆。当时对印章的名称也不一致,帝王称之为"玺",大臣以致平民称之为"印",因此印的名称是从秦代开始的。

     常见的秦印大致有三种:第一种尺寸较大(皆白文),带有田字边框,或双田字边框,官私印都有;第二种印尺寸较小(约三公分),印文朱白均有,以朱文居多,有的近似"籀书",也有篆隶的,多为周末秦初在秦代文字未统一前的"私印",故名"周秦小玺";第三种为长方形,白文居多,带有日字边框,叫"半通印",还有的是圆形印、椭圆印,个别也有朱文的。

     汉代印章达到灿烂兴盛时期,以白文居多,由小篆演变为"缪篆"(又名摹印篆、汉篆。还有一说,缪篆是当时一种刻印章用的书体;或有解释缪字的意思说,"一曰绸缪也",绸缪就是纠缠或束缚重叠,象根绳子缠绕在一起。但在汉印中所见到的篆体多是平直方正,与绸缪意思不大合)。缪篆的篆法平直方整近似隶书,浑厚多姿,外拙内巧,富饶情趣。还有一种是"急就章",多半是军用官印。当时来不及从容制作,由专业工人刻凿速成。这种印章的刀痕显明,笔迹锋利,不加修饰,歪歪斜斜,又别具风趣。

      汉代的"私印"种类较多,从印文制作来看,有白文、朱文、朱白文相间、回文等;从形式来看,有一面印、两面印、多面印、母子套印、巨印等;从字意来看,有姓名印、别号印、吉语印等。 后人这样评论秦汉印,"刻印,其篆刻别具天趣胜人者,惟秦汉人。秦汉人有过人处,全在不蠹,胆敢独造,故能超出千古……"魏晋六朝时代继承发展了秦汉印的优良传统,并发展了多字印(一般所指之汉印是连六朝印也包括在内的)。

     封泥印是印章的副产物,自从有了印章,封泥便应运而生。因为古时的印泥没有现在所用的红色油质印泥,而是用胶质的泥土来盖印,用在封缄上,和现在的火漆相似。因为泥质坚固,传流到现在还不坏,可以用墨拓下来,作为考证学习之用。盖封泥用的印章多半是白文,印成封泥后,便翻白成朱,笔划更加清秀圆润,边沿的式样也是自然形成的。使整体古朴别致,别开生面,增加了印章的浓厚趣味,为刻制印章提供了重要的学习材料。

      隋唐印章是由于当时执政者主张用大印,有的官印面积将近四寸之大,全用朱文,随意将印文弯曲折叠,大兴所谓"九叠文"(又名上方大篆),这种九叠文有的把字形改变,是极为难识的。

  宋元以来,继承了前代的发展,印章又逐渐为贵族和士大夫所重视,把刻印也列为艺术的一个门类,如宋代皇帝书画家赵佶(宋徽宗)在提倡书画方面还编辑了《宣和印史(谱)》,传为艺林盛事。特别是在这一时期,无论书画家、文学家以及收藏家,都多把印章以及花押印、收藏印、斋馆印等用在文艺作品上。自此以后,印章的用途,也就开始由实用走向艺术的道路。

     自有印以来,用作印章的材料多是些硬度相当高的金属品(如铜、金、银、玉石、象牙、兽角等),并由专业的刻工来刻铸。这样一直延续到十六世纪中叶,基本上没有多大的改变。后来到了十八世纪,金石学盛行,和铜器、碑版、玺印的搜辑、传播很快在文人中促成了篆刻艺术发展的高潮。更要提出的是元末画家王冕(字元章)创用青田花乳石自刻印章后,文人也才开始完全脱离了与专业刻工的合作。随后,研究篆刻的文人纷纷向王冕学习,以脆柔、细腻的花乳石代替了涩坚难刻的硬质印章,有利于篆刻艺术的迅速发展,这是有史以来很大的变革。


  共分: 1  2  页  
首页   已是第一页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篆刻创作三段论 下一篇:古玺印的发展变化
  精彩推荐
方寸之间的繁华——文彭的篆刻艺术
历代印学家与印论举要
就《论元代文人印章发展的三个阶段》和黄惇先生商榷
宋代篆刻家的考察
古玺考释三题
篆刻创作三段论
印章发展概略
古玺印的发展变化
浅论篆刻史和篆刻学
先秦文字入印
>>浏览全部0条评论
主题:
验证码:
 
内容:
您的IP:34.229.223.223,请注意文明用词

人人艺术网公众号 人人交易平台公众号
欢迎个人和企业入驻人人艺术网中国艺术品交易平台 二维码,扫一扫,更多精彩!

 编辑团队  教育团队  人人书画网 http://www.renrensh.com 客服:010-51656981 人人微信:renrenshcom  QQ:126383188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0955 京ICP备18029743号-1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2004-2020    QQ群:174248777、110889072